天游8娱乐测速地址_官方登陆

项目申报

成果申报

信息快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以金砖科技合作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图”

发布者:点击量:发布时间:2022-04-28

以金砖科技合作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图”

4月26日~27日,由中国科学院发起,南非科学院、巴西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共同参与主办的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

为落实2021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时提出举办“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这一倡议,中科院发起了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旨在进一步推动金砖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科技合作。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主持开幕式并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的致辞。侯建国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五国科学院携手,共同打造应对当下全球风险挑战的科技“工具箱”,共同积累数字化发展的“宝藏”,共同搭建金砖国家交往交流的“桥梁”,共同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

联结金砖国家的科技平台

当前,全球在实现更具韧性的发展的同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科院发挥了独特优势,大力倡导、带头践行负责任的科研理念,正在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网络。

侯建国指出,本次论坛为金砖国家科学家、工程师、政策制定者和相关国际组织代表提供分享知识、技术和经验的有益平台,是金砖国家科技界加强可持续发展领域交流与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南非科学院院长乔纳森·詹森、巴西科学院院长路易斯·戴维多维奇、俄罗斯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印度国家科学院副院长纳林德尔·库马尔·梅赫拉的认同。

他们一致强调,要在可持续发展大数据领域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和评估,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大数据技术,携手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面对全人类共同的挑战,本次论坛的举办也让全球看到,中国正在实实在在地落实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说。

论坛期间,围绕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召开了以“大数据支撑粮食安全与减贫”“大数据支撑数字经济”“大数据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大数据支撑气候变化应对与灾害应对”“大数据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五个平行会议,研讨利用科技创新和国际科技合作应对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新路径、新手段,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4个数据产品助力可持续发展

在开幕式上,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面向金砖国家发布了4个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数据产品“大礼包”。

这4个数据产品包括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金砖国家数据、2000-2020年全球30米不透水面空间分布、2000-2020年金砖国家30万以上人口城市主建成区空间分布和2020年全球30米森林覆盖空间分布。

“数据产品围绕金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用需求,利用地球大数据理论、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研发,提供了金砖国家人类活动痕迹、城镇发展和森林覆盖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与评估信息,为金砖国家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科学研究提供支撑。”郭华东说。

据郭华东介绍,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的数据产品可以用于海岸带和近海环境探测,精确识别城市次干路及小区灯光分布特性,实现对城市建设和空间格局的“精细刻画”。

“今年5月份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将完成在轨测试,进入应用阶段。预计9月向全球开放,联合国成员国都可以提出申请使用科学数据。”郭华东表示。

此外,面向金砖国家的具体需求,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还将提供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和能力建设,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能力。

以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当前,由于极度缺乏数字基础设施,同时受疫情影响,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基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显著降低,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受阻。

例如2000-2020年金砖国家30万以上人口城市主建成区空间分布产品显示,716个城市主建成区的扩张速度总体上有所减缓,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但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挑战仍然存在。

郭华东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和大数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支撑。

当前,中国科技界在利用地球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方面已开展了全面实践。自2021 年 9 月6日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系统已经汇聚地球科学数据达14PB,已有17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3万独立IP用户访问,浏览量超过6900万次,数据下载超93万次。

“推动可持续发展,亟待各利益攸关方携手,制定一个系统的科技创新路线图,以统筹协调全球科技资源,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郭华东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