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部:高等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推进“四新”建设提升培养质量
|
|
在教育部今天(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牵引,共认定8031个国家级、863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遴选认定首批355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连续三年评选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创新创业英才奖,评选出姚期智、张伯礼、林毅夫等一大批在高校一线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先生”,有效激励、引导广大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潜心教书育人。
推进“四新”建设,从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范式进行全方位改革。
深化新工科建设,全面推进组织模式创新、理论研究创新、内容方式创新和实践体系创新。累计实施1457项新工科项目,探索构建产学研用多要素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机制,累计支持1100多所本科院校与近800家企业合作立项3.7万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112亿元。以院系组织模式创新为抓手,推进建设28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11个一流网络安全学院、50个现代产业学院、33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推动工程教育深层次变革。
深化新医科建设,定位“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强化医学生培养的道术、仁术、学术、技术和艺术,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医教协同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国家制度。加快复合型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连续举办10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支持11所高校开展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推动“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将师承教育融入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基本建成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认定,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深化新农科建设,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构建起新农科建设完整体系,设立首批407个新农科实践项目。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推出“大国三农”系列在线开放课程,建成36门耕读教育相关国家级一流课程,编写出版了《耕读教育十讲》首部新农科新形态教材,打造建设了184个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持续加强种业领域专门人才培养,支持48所高校开设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高质量培养种业创新人才,有力支撑引领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和新生态建设。
深化新文科建设,明确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总体目标。面向6大选题领域、22个选题方向设立1011项新文科项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新增3000余个文理、文工等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点。布局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在29所高校设立70个文科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等相关人才培养。全面推出中国政法实务、新闻传播、经济、艺术四大讲堂,打造“中国金课”,推进文科教育与社会实务紧密结合。
全面启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在77所高校布局建设288个学生培养基地,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中国范式”,累计吸引1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形成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梯队网络”,为走好自主人才培养之路,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筑牢基础。
(总台央视记者 许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